大雪时节!为了健康,做好这十件事,可防心脑血管疾病
12月7日,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“大雪”节气。
俗话说“小雪封地,大雪封河”。大雪时节,意味着已经正式进入冬季,雪花纷飞,落在地上渐成积雪,因此称之为大雪。
由于天气寒冷,大雪会引发的很多季节性疾病或导致某些既有基础疾病的加重。比如感冒患者会明显增多,呼吸道疾病患者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病情会出现反复。为了健康这10件事情最好不要做!
大雪节气!10个事情不要做!
1、整天不开窗
冬天来临,很多人怕冷不敢开窗。殊不知,反而容易诱发疾病。
长期不开窗、不能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、流通,很容易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,包括病毒、细菌、霉菌等,而且一旦发生感染,也容易传染给家人。
2、洗澡时间过久
在冬天,因为房间都是封闭的,在浴室洗澡时间长了,容易氧气不足,湿热蒸腾,体质偏弱的人,尤其气虚之人,会出现危险。一般控制在20分钟之内为好。
3、过早去锻炼
冬季运动宜迟不宜早,最好不要很早就出来运动。这是因为冬季的早晨,天气比较寒冷,这很容易使得血管收缩,造成血压增高。
4、憋在家不出汗
冬季人们外出活动减少,出汗现象变得“难得一见”,长期不出汗会影响健康。因为人们穿得厚、住得暖、活动减少,常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,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,很容易导致上火。
5、 熬夜不午休
大雪时节应早睡晚起,但因天气寒冷,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,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,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、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。
6、情绪起伏大
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,冠心病、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,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。
7、 蒙头睡觉
冬季,有些人喜欢用被子蒙头睡觉。其实,这个做法对身体并不好。
很多年轻人喜欢钻进被窝里蒙着头睡觉,或者用被子遮住口鼻,觉得有安全感又暖和。这样睡觉空气难以流通,氧气量会逐渐减少,二氧化碳难以散出,令人呼吸不畅。
另外,盖着过厚的棉被对身体也不好,厚棉被容易积攒灰尘,刺激呼吸道黏膜,加重哮喘和慢阻肺症状或使其复发。
8、 活动过量
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,如果再剧烈运动,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,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,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。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,可能会出现危险。
9、取暖过度
冬季天寒地冻,老年人怕冷,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热水袋贴身而卧,这样会引起皮肤出红斑或烫伤。
10、乱用加湿器
进入寒冬,随着室内开始供暖,加湿器成了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过冬“利器”。然而,使用加湿器不当会引起“加湿器肺炎”。
比如加湿器没有正确清洁和消毒,使用时间过长,加湿器内壁就会滋生真菌或细菌,其中一些致病菌会通过细小的水滴颗粒,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,引起肺炎。
养生做好“十个一”
1、一把大豆——补充蛋白
天气骤冷,免疫力容易下降。稍有不慎,感冒病菌就会趁机侵袭。“饮食方”里第一个强调的就是蛋白质的摄入。蛋白质是抗体的物质基础,而抗体可以帮助人体与外界“异物”作斗争,维持正常免疫力。
针对蛋白质丰富的食物,特别值得推荐的是每天吃一把大豆,即30~50克黄豆、黑豆或青豆等,轻轻松松就能摄入丰富的蛋白质,且不会额外摄入胆固醇。
2、一碗羊汤——补肾强筋
羊肉性热、板栗性温,冬天进补喝此汤就再合适不过了。
羊肉性热,味甘,中医多用于治疗肾阳不足、腰膝酸软、虚劳不足、贫血、产后气血两虚、腹部冷痛、体虚畏寒等症。枸杞能够滋肾润肺、补肝明目,中医多用于治疗肝肾阴亏、目昏多泪、腰膝酸软、虚劳咳嗽、消渴等病症。栗子可用于养胃健脾、补肾强筋,是不错的冬季进补佳肴。
3、一根萝卜——下气消食
白萝卜有“赛人参”的美誉,中医认为它能下气,消食,除疾润肺、解毒生津,利尿通便。也就是说,它具有清洁肠胃的作用。每个月吃上几次,既能增强肠胃之气,又能将体内淤积的毒素、浊气通过大小便排出去。大小便明显正常了,身体由内而外地清爽,吃补品也就不容易上火了。
此外,冬季气候很燥,每个人的火气都很大、情绪也容易激动。尤其是老人的血管很脆弱,在这种气候下,着点急血压更容易升高,若是适当喝点白萝卜汁也可以清理内火,不让情绪产生太多波动。
4、一碗粥——温胃驱寒
冬季喝粥是一个温暖胃部又助消化的简单而有效的食疗方法,推荐茯苓薏仁粥,特别适合在冬季食用。
制作米粥时,可以添加茯苓、薏仁、干姜等一同熬制。因为茯苓和薏仁具有健脾利湿、温胃功效,而姜片则可以散寒。
5、一块生姜——驱寒暖胃
姜味辛辣,可以在体内产生热气,祛除冬季的寒气,所以受冻的病人,就可以常喝姜汤来驱寒,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。注意,一是冬季吃姜要去皮,二是不要在晚上吃姜。
6、一把松子——滋阴润肺
松子仁性温,味甘,入大肠、肺经,具有滋阴润肺、美容抗衰等功能,用于肺燥咳嗽、慢性便秘等疾病。
冬季皮肤干燥,老人易皮肤瘙痒,进食松子仁,能养液息风,滋润肌肤,预防和辅助治疗皮肤干燥症。同时,松子仁每百克含热量681千卡,常食之能给机体提供较高的热量,尤其在寒冷冬季,对老年体衰、体虚者补充机体的能量,更是颇有裨益。
7、一个穴位——促进血液循环
阳池,意味着囤聚太阳的热量。阳池穴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,刺激这一穴位,可畅通血液循环,温和身体。手脚发冷的女性,一般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,便可不为冬天手冷发愁。
8、一次午睡——保护心脏
冬季午睡能缓解疲劳,补充阳气。午睡时,正值心经当令,能够保护心脏,休养心血。不过,天气越发寒冷,午睡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。
9、一次泡脚——暖身袪寒
“寒从脚起、冷从腿来”。冬季要重视足部的保暖,在睡前用热水浸泡中药泡脚,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,让睡眠更安稳。例如,用当归干姜方泡脚暖身袪寒。
取干姜1两、附子1两、党参1两、当归1两、吴茱萸5钱。用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,隔渣取液,水温适宜,浸足20~30分钟。有行气活血,暖身祛寒的功效。
10、一个运动——促进血液循环
冬季宜收,不适合做剧烈的活动,可适当做些舒缓的运动,如慢跑、登山、体操等。运动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,加强新陈代谢,改善神经末梢血液流通不足等症状,运动时以微汗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