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,寄生在松树根上,中药临床应用常可分为白茯苓、带皮苓、茯苓皮、赤茯苓、茯神等5个品种,它们的功效和作用各有所不同。
茯苓又称茯灵、云苓,是一味药食两用的常用中药,自古被视为“中药八珍”之一。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菌的干燥菌核,如果内部是淡红色的,则称为赤茯苓,用于清热利湿,内部白色的,则称为白茯苓,用于健脾渗湿。
如今茯苓按实际应用情况简化,只分茯苓个、茯苓块、赤茯苓。除茯苓皮外,个、块均分为一、二等级和统装。茯苓个以体重、坚实、外皮色棕褐、无裂隙、断面色白细腻,嚼之粘性强者为佳;茯苓皮以外皮黑褐色、内面灰白色、体软、质松、略具弹性者为佳;茯苓块以块状不碎,色洁白者为佳。其中以云南省的产品最著。
在南方,茯苓常常出现在广东人的靓汤中;在北方,它又常常在北京特色小吃“茯苓饼”里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茯苓“久服安魂,养神”,说明白茯苓还有安神的功效,若出现心神不宁,伴有精神疲倦、乏力,面、唇苍白、心烦失眠等不适者,茯苓可以与当归、莲子、党参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,有健脾益气安神的功效。
茯苓自古被视为“中药八珍”之一,可见其药用价值显著,茯苓的功效有哪些?
茯苓,其味甘、淡,性平,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安神的功效。茯苓能养心安神,故可用于心神不安、心悸、失眠等症,常与人参、远志、酸枣仁等配伍。
与其他祛湿药不同,茯苓的利水渗湿功效,是通过健脾肺功能而达到的,加之其药性平和,既可驱邪,又可扶正,利水而不伤正,因此对于长期居住于岭南湿热之地而致脾虚湿盛患者尤其适宜。用于脾虚泄泻,带下茯苓既能健脾,又能渗湿,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、带下,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,常与党参、白术、山药等配伍。有可用为补肺脾,治气虚之辅佐药。
医学研究: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。如果出现脾胃不和、泄泻、腹胀者,可以单用茯苓或与炒扁豆、炒薏苡仁、芡实等共同煮粥或熬汤食用。
茯苓也是治疗各种癌症的常见药品,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、肝癌、胃癌、舌癌、鼻咽癌、乳腺癌、膀胱癌、肺癌、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、痰饮内停、湿热壅结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