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与茯苓皮均来源于多孔菌科植物茯苓,其干燥菌核为茯苓,其外皮为茯苓皮。
茯苓
茯苓又称云苓、茯灵,晋朝葛洪在他的《神仙传》中就有“老松精气化为茯苓”的说法,因其功效广泛,不分四季,能与各种药物配伍,故又称为“四时神药”。其性平,味甘淡,具有利水渗湿、益脾和胃、宁心安神之功效,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、水肿胀满、痰饮咳逆、淋浊、惊悸、健忘等症。
用于小便不利、水湿停滞,不论寒热,均可配伍应用。偏于寒湿者,可与桂枝、白术等配伍;偏于湿热者,可与猪苓、泽泻等配伍;属脾气虚者,可与党参、黄芪、白术等配伍;属虚寒者,还可配附子、白术等同用。用于脾虚泄泻,常与党参、白术、山药等配伍;用于心悸、失眠等症,常与人参、远志、酸枣仁等配伍。
现代药理研究证实,从人工培养的茯苓菌丝体中提取茯苓多糖,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;所含的茯苓聚糖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,保肝护肝,并有增强心脏收缩、加快心率和镇静的作用。
茯苓皮
茯苓皮性平味甘淡,具有利水、消肿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水肿肤胀,为“利水要药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(茯苓皮)主水肿肤胀,开水道,开腠理。”《医林纂要》亦载其:“行皮肤之水。”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中称:“茯苓皮行水而不耗气,胜似大腹皮。”
茯苓皮入药多煎汤内服,常用量为9-15克,亦可入丸、散剂。与生姜皮、桑白皮、陈皮、大腹皮合用即为著名的“五皮饮”,有行气化湿、利水消肿之效,可用于全身水肿、胸腹胀满、小便不利、妊娠水肿等症的治疗。